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 保健按摩 > 宝宝盗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

宝宝盗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

发布时间:2014-08-19 10:37内容来源:未知 点击:

是的。中医认为盗汗大多属于虚证。当宝宝体虚时,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致使皮肤汗孔开闭失调,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

中医认为盗汗可分为三种类型——

1.气虚型

最多见,宝宝遍身出汗,面色萎黄,胃口不好,经常感冒,消瘦,精神不佳。可用补气敛汗的中药,如炙黄芪10克,太子参12克,防风3克,煅牡蛎30克,山药12克,麻黄根10克,炒白术10克,煎汤,每日一剂。

2.阴虚型

宝宝以夜间盗汗为主,常伴有低热,手足心热,午后面颊潮红,口渴,睡眠不好,大便干结,舌质红。可用养阴敛汗的中药,如生地10克,沙参10克,鳖甲12克,五味子3克,碧桃干10克,浮小麦15克,煎汤,每日一剂。

3.营卫不和型

宝宝白天多汗,手足不温,易感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可用调和营卫的方法,如桂枝4.5克,炒白芍10克,煅龙骨30克,糯稻根10克,炙黄芪10克,炙甘草3克。

4.局部多汗

如手足多汗,即使冬季也是手心出汗不止,而其他部位汗并不多。出汗的原因多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局部汗腺功能障碍所致。可用五倍子30克,明矾10克,煎汤,待不烫后,多汗部位浸入,每次浸30分钟,每日1-2次。

小编支招:民间治疗盗汗验方

还有一些治疗多汗的民间验方,如运用得法,也很有效——

太子参30克、红枣15克,煎服;

金雀根30克、麸皮30克(布包)煎汤去渣煮瘦猪肉,连汤服用;

五倍子粉调醋成糊状,每晚敷于脐部,连用1周。

4问:夏末初秋,宝宝盗汗应注意些什么?

夏季过后,宝宝机体相对处于较虚弱的状态,入夜后容易多汗,此时很多家长给宝宝吃补药、补品、大鱼大肉。不管宝宝的身体情况,让宝宝食用人参、胎盘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以“大补”。

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可取,秋凉后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损害宝宝正常的消化功能。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营养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其实,只要做到一日三餐饮食规律,高蛋白食物、谷类、蔬菜、水果粗细搭配合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就可以了。多喝粥类,如黄芪红枣莲子粥,冰糖银耳粥、黑豆百合龙眼粥等等,对滋阴益气敛汗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对盗汗宝宝不应给予辛辣及煎炒食品,以免辛热助汗。要多喝水,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以补充汗液中失去的盐。

秋初天气仍较热,宝宝刚入睡时必然多汗,不久汗渐消失,不能因此认为是多汗症而服补药。

在宝宝感冒发热时常有汗出,此时需暂停止汗药,否者发热更高。

宝宝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可等宝宝熟睡后适当减去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宝宝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宝宝身上而着凉。

妈妈们要学会分辨宝宝是正常出汗还是盗汗,又是什么原因引起宝宝盗汗,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宝宝健康成长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