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综合症”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来自考试和外界压力;三是自己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心理状态,以饱满的情绪和十足的信心去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呢?
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思考和调整。如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在心理上要宽慰自己,在行动上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再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妄自菲薄,这样就能坦然面对高考。
平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调节大脑功能的训练,下面介绍一些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训练:
1.音乐放松。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在连续学习两个小时之后,可以用10~20分钟的时间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使处于疲劳状态的大脑得以休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记忆水平。
2.运动放松。越是临近考试,考生越是要注意适当的户外运动,通过散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
3.想象放松。在学习之余,考生可以回忆自己过去在考试中的成功事例,以增强自信心;也可以憧憬将来考上大学之后愉快的大学生活,增进愉悦心情,抵抗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疲劳。
4.暗示放松。通过对自己的积极鼓励来建立对考试的信心,考生可以这样告慰自己,“我一直在努力,我会考出理想的成绩”,“我的状态不错,在考场上我一定能发挥好”,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达到消除紧张心理的目的。
5.呼吸放松。在晚上睡觉前,考生可以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一般连续多次,就可以达到平静心情、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自己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进入睡眠状态。
总之,通过自我调整、放松,希望考生能在考场上发挥最佳状态,考出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