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气管 上平第七颈椎上缘与喉相连,下至胸骨角平面(第4、5胸椎交 界处)分为左右两支,分别经左右两肺门人肺.人肺的支气管 以二分法分为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 末细支气管,共有23〜24级分级,呈树枝状,故称为支气管树。终末细支气管下连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因 炎症发生于呼吸系统的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发生于 肺实质的,肺炎.发生于气管的称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 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严重 时可并发慢性祖塞性肺气肿,甚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据调?,我国有3,000多万慢支患者,患病率为3〜5%。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患病率可急剧上升至 10〜15%,是入群平均患病率的3倍以上。地域上北方的患病 率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地区。有统计资料, 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的患病率就高达5〜7%,南方的广东、广西的患病率约为2〜3%。浙江农村约 为3. 4% ,城镇约为1. 6% ;浙江山区约为4〜5%,沿海为2% 左右。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往往有季P性,统计表明约半数以 上的病人在冬季发病,还有约1/3的病人在春季发病,大多数 病人在进入夏季后病情缓解。慢支炎经久不愈会变主他症,据 报道约有1〜2%慢支患者发展为肺气肿和肺心病„在农村慢 支炎是影响劳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中“咳嗽”“痰饮”、“喘证”等范 畴。 中医学中的“咳嗽”是一个独立的病候,由干肺气失于宣 降,?气上逆引起。咳与嗽原本有不同的含义,古代将无痰而 有声者称为咳,无声而有痰者称为嗽,既有痰而又有声者称为 咳嗽,因临床上两者常很难截然分开,故现一般统称为"咳 嗽'
![]()
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了许多治疗慢支 炎的有效方剂,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麦门冬浈等》明时《医学入门》提出了外感、内伤的咳嗽分类法。《景岳全书•咳 嗽》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而内 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脏为标的见解。清代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嗽孝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 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其,其 大较也。”指出肺、睥、 肾二雎是咳嗽的七要病变所在。 “痰饮”是指水液在体内运化失常,停积于身体某部引起 相应病理变化的一种病证。当痰饮瘁干胸胁时可以引起咳喘 胸满、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咯痰等症状,此与慢支炎的表现有 许多雷同之处^关?痰饮的产生,中医认为是由肺、脾、肾4脏 功能失常听导致的。肺失肃降,通调水道失司;脾阳不振,睥失 健运,水湿停积;肾阳衰微,气化无权。以上皆可使水液运行失 调,水停为饮,饮聚成痰,疲饮上溃于肺 则会产生咳喘.胸闷等 症状。 “喘息”是一种气逆而呼吸急促的病肺为气之主,肾 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背主纳气,因而喘息与肺肾关系最为 密切。喘时呼吸急促,胸高气粗者为实喘;呼长吸短,气少不足 以息者为虚喘。大凡实喘以痰为主,虚喘以气虚为临床上 从咳到喘,表明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