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医、保健等知识,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健康之家 > 护理 >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_健康之家_护理知识

时间:2011-05-11 |来源:健康之家 收集整理|点击:

急性肾衰竭(ARF),是指指数小时至数天之内发生的肾功能急剧变坏,引起氮质代谢产物滞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比较常发生的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那么如何对急性肾衰竭病人进行护理呢?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治疗原则包括排除任何能够引起肾功能变坏的因素,纠正肾前性因素,努力维持一定的尿量,对症下药,适时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首先一旦医院确认病人确实患有急性肾衰竭疾病后,应及时对病人进行临床监护。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每日对病人测体重,记出入量、每日测定尿素氮、肌酐、K+、Na+、Cl-、血气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Ca2+、P-、Mg2+尿酸等应每周测定2次。


  急性肾衰竭少尿时,常发生水过多,此时急性左心衰竭是主要合并症及死因,控制及预防心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水分及盐的摄入。少尿病人尤应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病人每日补液量(口服及静脉输入)=基础补液量+显性失液量。基础补液量不显性失液量(600~800ml)一日生水,一般估计为400~500ml。故每日补液量=前一日液体排出量+500ml。排出量应包括尿、粪、呕吐物,伤口渗出液、胃肠减压量及不显性失水等。入量则包括输入液体、饮水及摄入食物中所含之水份。应注意病人体温、室温及温度的变化,病人有发热、出汗多或换气过度均可增加其失水量,一般体温每升高1℃,每小时失水量一般增加约0.1ml/kg,室内温度的上升、温度的降低亦可使机体丢失水分增加,室温超过30℃,每升高1℃,不显性失液量则可增一般加13%,因此务必准确记录出入量,这对于急性肾衰竭的病人而言极为重要。有条件时最好每日测体重。当病人不能理解或不能耐受时,应主动向病人解释限制水、盐摄入及记录准确的重要性,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


  急性肾衰竭者应当注意合理饮食。病人应当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易消化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对含钾量很高的食物如鲜磨菇、香菇、榨菜、土豆、山楂、桔子、果料等的食物。每日应给予病人充足热卡1500~2000kcal;膳食中供给碳水化合物100g,蛋白质30~40g(非透析时),透析时给60g,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最大限度地防止尿毒症代谢产物,酸性代谢产物以及K+等过快地在体内蓄积。由于病人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因此部分热卡需经胃肠道外补充高渗葡萄糖液。在伴有高分解代谢状态的病人应给予静脉内全营养,主要给葡萄糖和氨基酸,也可予以必须氨基酸治疗(见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人在输入碳酸氢钠的时候不能过多、过快!因为碳酸氢钠的输入可引起钠、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若HCO-3下降超过10mmol/L(10mEq/L),或已经出现了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就要治疗,要静点碳酸氢钠。输入碱性药物时,可引起游离钙浓度下降,诱发抽搐,输入Na+后又可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衰。要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如果是轻度酸中毒可不必治疗。


  由于急性肾衰竭时,组织分解,酸中毒,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加上少尿等因素极有可能诱发高血钾。治疗高血钾最有效的疗法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若为高分解代谢状态,应以血液透析为宜。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疾病大全

日常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