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四气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医疗实践为基础,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反应的效果概括归纳出来的,同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凡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温性或热性。同样,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寒性或凉性。中医学也把蔬菜按照其性能分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属于寒性和凉性的蔬菜,同具有寒、凉性质的药物一样,食后能起到清热泻火,甚至解毒的作用,对热证、火证有治疗作用。相反,凡属于热性或温性的蔬菜,食后能起到温中、补虚、祛寒、助阳、益肾等的作用,可以治疗寒证、虚证(阴虚证除外)。
蔬菜的五味是指蔬菜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其中还包括淡味和涩味。因淡附于甘,涩常伴有酸,并且酸涩作用基本相同,因此按习惯仍称为五味。宋代名医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指出:春季调味偏甜,夏季调味偏辛,秋季调味偏酸,冬季调味偏苦。这是因时施膳、顺时摄食的道理。在日常饮食中,如果五味调配得当,对人体的健康将会大有裨益。 蔬菜的五味对人体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具有辛辣味道的蔬菜有宣发、发散、行气血、润燥的作用,表证、气血郁滞证或肾燥等病症食之为宜。具有甘甜味道的蔬菜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多用于滋补强壮及缓解拘急疼痛,适宜于虚证、痛证。 味道酸或者酸涩的蔬菜,具有收敛、固涩止泻、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虚证多汗、泄泻、尿频、遗精等症。 味道发苦的蔬菜,有泄热、燥湿、止咳、坚阴的作用,多用来治疗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如苦瓜味苦性寒,多用来治疗口苦、口臭、胃中灼痛、大便干燥等胃肠燥热证。 味道发咸的蔬菜,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常以此治疗瘿瘤、瘰疬、热结便秘等证。 如果蔬菜什么味道也没有,那就是淡味了。淡味的食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能治疗湿盛或水气为患的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