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 中医 > 中药溯源: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 纲目》

中药溯源: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 纲目》

发布时间:2015-01-16 07:46内容来源:未知 点击:

中药溯源: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 纲目》
中药溯源,自然会联想到“神农尝百草,始作方书以疗民疾”。 其实,并不只是神农最先尝百草,还有上古的伏羲、岐伯,中世的扁 鹊、秦和,明代李时珍等很多人,都尝过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上 古人这样做,并不是专门为了治病求药,主要目的是觅食充饥、驯化 农作物。
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是《黄帝内经》,简称《内 经》,分为《素问》、《灵枢》两书,成书年代约在战国时期。它汇集 了古人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祖国医学的 体系基础。《黄帝内经》中记有草药的各种药性,如“温凉寒热”及 “升降沉浮”等,并指出药之五味:酸、苦、甘、辛、咸,各主其经。
随着医药科学的开发,秦汉年间出现了《神农本草经》,为秦汉 时人托名“神农”所作。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可惜原书 佚失,其内容由于历代本草书籍的转引,得以保存。传世的《神农本 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对各药的性味、功用、主治、配伍、制剂、禁忌、用法都有所评述。此书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无 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 品,为“佐使”。并介绍了药物的临床使用,如大黄泻下、麻黄平喘、 常山治疟疾、当归调月经等。
1974年发掘的公元前2世纪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有随葬的《五十 二病方》,用药243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处方。
南北朝时期出现一部《神农本草集注》,也叫《本草经集注》七 卷,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辑著,所载药物 730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比秦汉的 《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名医所用新药一倍,并且对“药物真伪鉴别 及釆集炮制”都多有创新,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 佚,近在敦煌发现残本)。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行的药典是唐代官修的《唐本 草》,亦称《新修本草》,由苏敬等20余人编撰,历经3年,于显庆 四年( 659)成书颁行。本书是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补充校勘, 并新增药物114种,共收载药物850余种,广收当时各地的药物知识, 并首创按药物自然来源的分类方法。还收集全国郡县所产的药物标本, 绘制成图,为最早的药物图谱,对中药学的发展贡献很大。这不但是 我国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药典。国外最早的药典是 1542年的《纽伦堡药典》,要比我国这部药典迟后883年。
金人李东垣著有一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简称《药性赋》。首 列药性总赋四篇,分“寒、热、温、平”四类。扼要地叙述320种药 物的主要作用,次载“用药发明”、“主治指掌”、“用药须知”等,最 后将药物品类以韵文形式说明主治与功用,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诵记, 为古时学习中药学的启蒙书籍。
明代出现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 世业医,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他 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存在的药名、品种、产地等某些错误,并收集整理宋、 元以来民间新发现的很多药物。历经27年的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 目》,此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书成于万历六年( 1578)。全书共分十 六部、六十类,收载药物1892种,属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对每种 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釆集 方法等;“辨疑”、“正误”考订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 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 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000余条, 并附有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 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对我 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本草纲目》刊于万历十八年 ( 1590),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深受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 者重视。
清代赵学敏编著一部《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成书于1765年。 本书釆录药物921种,其中716种药物为补充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未收载的民间草药,其余则对《本草纲目》所叙述的形态、主治等不 够详尽之处加以补充,并纠正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讹误。书中附录 很多方剂,还收集一些当时国外的药物资料,是继《本草纲目》以后 较好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