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医、保健等知识,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健康之家 > 护理 >

骨科病人常见护理问题_健康之家_护理知识(2)

时间:2011-05-11 |来源:健康之家 收集整理|点击:


4 躯体反应可表现为:颤抖、肌张力增加,四肢疲乏,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注意力分散,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胃肠活动减退、厌食等。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说出恐惧的原因及自我感受。
2 病人能运用应付恐惧的有效方法。
3 病人恐惧有所减轻,恐惧的行为表现和体征减少或消失。

护理措施:
1 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并共同分析恐惧产生的原因,尽可能消除其相关因素。
2 尽量减少、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因素:
(1)耐心详细地介绍特殊检查、治疗(如牵引、石膏固定)、手术等环境、程序及配合要点。
(2)对疾病的预后多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可让治愈效果较满意的病人与其交流配合治疗的经验。
(3)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以娴熟的抢救技术和恰当的心理支持(如在床旁拉住病人的手),给病人治疗信心与安全感。
(4)同病室有危重病人抢救时,用屏风遮挡,或尽可能转移至单间,以避免刺激。
(5)在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及时的卫生常识宣教,以消除病人被交叉感染的疑虑。
(6)向病人介绍有关的医护人员、卫生员及病友的情况。给小儿病人以慈爱、亲切的关怀与照顾,使其消除陌生感。
3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共同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如适当的陪伴与按摩,转移注意力的交谈。
4 根据病人病情和兴趣,鼓励参加一些可增进舒适和松弛的活动,如练习深呼吸、气功等。
5 鼓励病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如读书报、听音乐、看电视及下棋等。
6 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7 利用护理手段给病人身心方面良好的照顾,从而使恐惧程度减轻,安全感增加。

重点评价:
1 与病人恐惧相关的医源性因素是否及时消除。
2 病人安全感是否增加,恐惧心理是否减轻或消失。

三、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1 骨折。
2 医疗限制:牵引、石膏固定等。
3 瘫痪。
4 卧床治疗。
5 体力或耐力下降。
6 意识障碍,如合并有脑外伤。

主要表现:不能独立饮食、洗漱、沐浴和入厕。

护理目标:
1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
2 病人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到原来的自理能力。
3 病人能达到病情允许下的最佳自理水平,如截瘫病人能坐轮椅进行洗漱、进食等。

护理措施:
1 备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
2 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3 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等。
4 提供合适的就餐体位与床上餐桌板。
5 保证食物温度在38℃左右,软硬适中,适合吞咽和咀嚼能力。
6 指导病人及家属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参照各疾病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
7 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8 及时鼓励病人逐步完成病情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重点评价:
1 病人的生活需要(卫生、进食、排泄等)是否得以满足。
2 病人自理能力是否逐步在恢复或部分恢复。

四、睡眠紊乱
相关因素:
1 疾病引起的不适:疼痛、呼吸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
2 治疗:持续牵引,尤其是颌枕带、颅环弓牵引。
3 持续输液、输氧、引流时,担心脱落,不畅等。
4 焦虑或恐惧。

主要表现: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讲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疾病大全

日常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