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医、保健等知识,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健康之家 > 护理 >

肺水肿的护理,肺水肿如何护理_健康之家_护理知识(2)

时间:2011-05-11 |来源:健康之家 收集整理|点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使用微血管而不是毛细血管这一术语,是因为液体滤出还可发生在肺小动脉和小静脉处。此外,SA×Lp=Kf,是水传导力的滤过系数。虽然很难测定SA和Lp,但其中强调了SA对肺内液体全面平衡的重要性。反射系数表示血管对蛋白的通透性。如果半透膜完全阻止可产生渗透压的蛋白通过,σ值为1.0,相反,如其对蛋白的滤过没有阻力,σ值为0。因此,σ值可反映血管通透性变化影响渗透压梯度,进而涉及肺血管内外液体流动的作用。肺血管内皮的σ值为0.9,肺泡上皮的σ值为1.0。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内皮较肺泡上皮容易滤出液体,导致肺间质水肿发生在肺泡水肿前。
从公式可看出,如果SA,Lp,Pmv和πpmv部分或全部增加,其它因素不变,EVLW即增多。Ppmv,σ,πmv和Flymph的减少也产生同样效应。由于重力和肺机械特性的影响,肺内各部位的Pmv和Ppmv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在低于右心房水平的肺区域中,虽然Pmv和Ppmv均可升高,但Pmv的升高大于Ppmv升高的程度,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肺水肿易首先发生在重力影响最明显的部位。
正常时,尽管肺微血管和间质静水压力受姿势,重力、肺容量乃至循环液体量变化的影响,但肺间质和肺泡均能保持理想的湿润状态。这是由于淋巴系统、肺间质蛋白和顺应性的特征有助于对抗液体潴留和连续不断地清除肺内多余的水分。肺血管静水压力和通透性增加时,淋巴流量可增加10倍以上。起次要作用的是间质蛋白的稀释效应。它是由微血管内静水压力升高后致液体滤过增多引起,降低πpmv,反过来减少净滤过量,但对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肺水肿不起作用。预防肺水肿的另一因素是顺应性变化效应。肺间质中紧密连接的凝胶结构不易变形,顺应性差,肺间质轻度积液后压力即迅速升高,阻止进一步滤过。但同时由于间质腔扩大范围小,移除肺间质水分的速度赶不上微血管滤出的速度时,易发生肺泡水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最新发表

    点击排行

    更多疾病大全

    日常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