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正式进入寒冷阶段,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养生重点在于 “藏阳御寒、滋补养身”。若不顺应时节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容易引发感冒、关节不适、肠胃问题等。今天分享立冬养生的 “2 不吃、2 要吃、2 不做”,帮你安稳度过寒冬,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 一、立冬 “2 物不吃”:减少身体负担,避免寒邪入侵
立冬后气温骤降,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以下两类食物容易加重身体负担,甚至诱发不适,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1. 生冷寒凉食物:冰饮、刺身、凉拌菜,伤阳又伤胃
立冬后脾胃功能逐渐减弱,对寒冷刺激的耐受度降低,此时吃生冷寒凉食物(如冰奶茶、冰水果、刺身、凉拌黄瓜),相当于 “雪上加霜”: • 损伤阳气:中医认为 “寒主收引”,生冷食物会消耗体内阳气,导致阳气不足,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精神萎靡等症状,长期还可能引发阳虚体质; • 刺激肠胃:低温会使肠胃平滑肌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引发腹痛、腹泻、反酸等问题,尤其对胃炎、胃溃疡患者,可能加重病情; • 诱发感冒:生冷食物会降低身体抵抗力,让寒邪更容易入侵,增加感冒、咳嗽的风险。 若实在想吃水果,建议将苹果、梨等煮成温热的水果茶,或蒸成 “蒸苹果”,既能保留营养,又不会刺激肠胃。 2. 油腻难消化食物:油炸食品、肥肉、重油炒菜,加重代谢负担
立冬后人们习惯 “进补”,但很多人误以为 “多吃油腻食物就是补”,比如频繁吃炸鸡、红烧肉、重油火锅等,这类食物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 消化困难:冬季人体代谢速度减慢,油腻食物(如每 100 克炸鸡含脂肪约 25 克)需要肠胃长时间消化,容易引发腹胀、便秘,甚至导致积食; • 血脂升高:长期吃油腻食物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尤其对中老年人不友好; • 影响进补效果:油腻食物会阻碍脾胃对其他营养的吸收,即使吃了滋补食材(如羊肉、山药),也难以发挥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建议立冬进补以 “清淡滋补” 为主,避免过度油腻,比如将油炸改为炖煮,肥肉改为瘦肉、鱼虾。 二、立冬 “2 物要吃”:应季滋补,御寒养身
立冬后适合吃两类应季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顺应 “藏养” 的节气特点: 1. 温补御寒食物:羊肉、牛肉、生姜,暖身又补阳
立冬后最需要 “暖身补阳”,而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正是冬季的 “养生佳品”: • 羊肉:被称为 “冬令进补第一肉”,性温味甘,能补气血、暖脾胃、御风寒,尤其适合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立冬喝一碗羊肉汤,能快速驱散寒气,让身体从内到外暖和起来; • 牛肉: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蛋白质能增强抵抗力,铁元素能预防冬季缺铁性贫血,且牛肉性温,不会像羊肉那样 “上火”,适合大多数人; • 生姜:“冬吃姜,暖身又健康”,生姜能温中止呕、散寒发汗,立冬后煮菜时放几片姜,或喝一杯生姜红枣茶,能预防寒邪入侵,缓解感冒初期症状。 推荐做法:萝卜羊肉汤(羊肉温补,萝卜解腻,搭配完美)、清炖牛肉(保留营养,清淡不油腻)。 2. 滋阴润燥食物:白菜、萝卜、银耳,缓解干燥防上火
立冬后不仅寒冷,空气还格外干燥,加上人们常吃温补食物,容易出现 “燥火”(如口干舌燥、喉咙痒、皮肤干燥),此时需要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 白菜:立冬后的白菜经过霜打,甜度更高、水分更足,能清热润燥、通利肠胃,且价格亲民(1-2 元 / 斤),是冬季的 “当家菜”,炒白菜、白菜豆腐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 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能润肺下气、消食化积,搭配羊肉、牛肉吃,既能缓解油腻,又能预防上火; • 银耳:被称为 “平民燕窝”,能滋阴润肺、美容养颜,立冬后煮一碗银耳莲子羹,放少许冰糖,既能缓解干燥,又能补充能量,适合老人和小孩。 推荐做法:白菜豆腐汤(清淡润燥)、银耳莲子羹(滋阴养颜)。 三、立冬 “2 事不做”:保护阳气,避免健康风险
除了饮食,立冬后的生活习惯也很关键,以下两件事违背节气养生原则,容易损伤健康,建议尽量避免: 1. 过度劳累,熬夜耗阳:阳气藏不住,免疫力下降
立冬养生的核心是 “藏阳”,而过度劳累、熬夜会大量消耗体内阳气,导致阳气不足: • 熬夜伤阳:中医认为 “人卧则血归于肝”,冬季应 “早卧晚起”(建议 22:30 前入睡,7:00 后起床),若长期熬夜(凌晨 1-2 点才睡),会让肝脏无法正常修复,阳气持续消耗,出现黑眼圈、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 过度劳累:冬季人体代谢慢,体力恢复能力减弱,若频繁进行高强度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或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身体透支,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不适。 建议立冬后减少熬夜,保证 7-8 小时睡眠;运动以 “温和” 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瑜伽,避免大汗淋漓(出汗过多会消耗阳气)。 2. 开窗通风少,室内缺氧:细菌滋生,易患呼吸道疾病
立冬后天气寒冷,很多人习惯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反而增加健康风险: • 空气污浊:室内人员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加上厨房油烟、家具挥发的有害物质,长期不通风会导致空气污浊,氧气含量降低,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 细菌滋生:温暖密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尤其家人中有感冒患者时,病毒会在室内传播,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建议立冬后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能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呼吸道疾病。 立冬养生总结:顺应 “藏” 字,安稳过冬
立冬养生的关键在于 “顺应时节”:不吃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寒邪入侵和身体负担;多吃温补、润燥食物,补阳又防燥;不熬夜、不过劳,保护阳气;常开窗通风,预防疾病。 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就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冬季气候,减少不适,安稳度过寒冬。你立冬后有哪些养生习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交流健康过冬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