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刀豆, 为豆科草质藤本植物刀豆的嫩荚果或种子。又名刀豆子、大刀豆、挟剑豆等。因其豆荚形似刀而得名。一年生草本。大刀豆即中国刀豆, 茎蔓生。自叶腋抽生花轴, 其上开较大的蝶形花数朵, 花紫红色。荚果大, 长25 ~30 厘米, 宽约3. 5 厘米。种子大, 肾脏形, 红色或褐色, 脐与种子等长。另一种矮刀豆、立刀豆即洋刀豆, 矮生或半蔓生, 花紫色, 荚果较刀豆小, 种子白色, 脐长为种子长度之半。刀豆与洋刀豆均喜温暖, 不耐寒, 春播秋收。 关于刀豆的起源, 至少有5000 多年的历史。它是南美洲的土生植物。美洲早期探险家把刀豆传到世界各地。刀豆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 营养成分 刀豆每100 克鲜刀豆嫩荚中约含水分92 克, 蛋白质2. 1 克, 脂肪0. 3 克, 糖类4. 4 克, 粗纤维0. 6 克, 钙57 毫克, 磷47 毫克, 铁3. 5 毫克, 胡萝卜素0. 12 毫克, 维生素B1 0. 02 毫克, 维生素B2 0. 04 毫克, 尼克酸0. 4 毫克, 维生素C 9 毫克。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表明, 刀豆中含有尿激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刀豆赤霉素等成分。刀豆酸A有抗肿瘤的作用。刀豆中的血球凝集素可凝集各种致癌剂所引起的变形细胞, 并使肿瘤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 食疗作用 刀豆性味甘温, 无毒, 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等功效; 可用于呃逆、头风痛、腰痛、老年痰喘、小儿百日咳等病症。刀豆成熟的种子是止呃的良药。刀豆具有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功能, 可提高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度, 增强免疫力, 有预防龋齿等作用; 对人体有很好的镇静作用, 可以增加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使神志清晰, 精力充沛; 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可使肿瘤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胃热盛者慎服。刀豆富含铁质, 可以满足补铁的需要。刀豆中的尿素酶, 可应用于肝昏迷病人, 可使尿素水解减少, 氨的产生也随之减少, 从而使肝昏迷者获治或病情转轻。刀豆壳可以入药, 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下气、散淤活血之作用。可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等病症。《福建中草药》曰: “治虚寒呃逆, 刀豆壳烧灰存性, 研末, 每次6 ~9 克, 开水送服。”“治喉癣, 刀豆壳烧灰, 以少许吹之。” 刀豆根也可入药, 性味苦温。《江西草药》曰: “ 治头风, 刀豆根15 克, 酒煎服。治风湿性腰痛, 刀豆根30 克, 酒水各半煎服。”《陆川本草》曰: “治跌打损伤, 以刀豆根捣烂, 酒蒸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