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 健康饮食 > “祛湿王” 终于找到了!不是薏米,每天吃一点,健脾祛湿还温补

“祛湿王” 终于找到了!不是薏米,每天吃一点,健脾祛湿还温补

发布时间:2025-10-08 09:26内容来源:未知 点击:

一提到祛湿,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薏米。但薏米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容易腹泻,尤其秋冬季节,用薏米祛湿反而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其实,真正的 祛湿王藏在常见食材里,它不仅能健脾祛湿,还能温补行气,不寒不燥,全家都能吃,每天吃一点,湿气悄悄跑,身体更清爽。 

它就是 土茯苓,比薏米更适合的 祛湿能手

很多人对土茯苓不熟悉,甚至会把它和茯苓混淆。其实土茯苓是南方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能 健脾胃,祛风湿,利关节,尤其适合体内有湿又怕寒的人。相比薏米的寒凉,土茯苓性平味甘淡,祛湿的同时还能温补行气,不会损伤脾胃阳气,秋冬吃也不用担心受凉,堪称 全能祛湿食材

土茯苓的 祛湿优势,薏米比不了:

1. 健脾祛湿双管齐下:湿气重的根源往往是脾胃虚弱,土茯苓既能通过利尿排出体内多余湿气,又能健脾养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根本上减少湿气生成,避免 祛湿后反复的问题;而薏米主要靠利尿祛湿,对脾胃的调理作用较弱,长期吃还可能伤脾。

2. 温补不寒凉,全家适宜:土茯苓性平,不管是湿热体质(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还是寒湿体质(手脚冰凉、舌苔白腻),都能吃;老人、小孩、孕妇以及脾胃虚寒的人,也不用担心吃了腹泻,而薏米性凉,这类人群吃了很容易不适。

3. 还能行气通络,缓解湿困不适:体内湿气重的人,常感觉身体沉重、关节酸痛,土茯苓能行气通络,帮助缓解这些 湿困症状,让身体更轻盈;而薏米只侧重祛湿,对关节不适的改善作用较小。 

土茯苓这样吃,祛湿效果翻倍,简单又美味

土茯苓的吃法多样,可煮水、煲汤、炖粥,每天吃 50-100 克(约 1-2 块)即可,坚持 1-2 周,就能明显感觉身体变轻松,舌苔也会从厚腻变得清爽。

1. 土茯苓瘦肉汤(健脾祛湿,全家都爱喝)

食材:土茯苓 100 克、瘦肉 200 克、姜片 3 片、红枣 2 颗(去核)、盐少许

做法

土茯苓洗净切片(干土茯苓需提前泡 1 小时),瘦肉切块焯水去血沫;

砂锅中加足量清水,放入土茯苓、瘦肉、姜片、红枣,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1 小时;

加盐调味即可,汤鲜味美,瘦肉软烂,土茯苓带着淡淡清香,老人小孩都能喝。

功效:这道汤不仅能祛湿,还能补气血,适合秋冬滋补,每周喝 2 次,湿气重的人会明显感觉舌苔变薄,身体不沉重了。

2. 土茯苓赤小豆粥(温和祛湿,早餐吃更合适)

食材:土茯苓 50 克、赤小豆 30 克、大米 50 克、冰糖少许(可选)

做法

土茯苓切片,赤小豆提前泡 1 小时,大米淘洗干净;

锅中加足量清水,放入土茯苓、赤小豆,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

加入大米继续煮 20 分钟,煮至粥变稠,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比薏米更温和,搭配土茯苓,祛湿效果更温和,早餐吃一碗,暖胃又祛湿,还能缓解便秘,适合上班族和学生党。

3. 土茯苓煮水(简单方便,日常祛湿)

食材:土茯苓 50 克、陈皮 1 小块(去白瓤)

做法

土茯苓切片,陈皮泡软去白瓤(白瓤味苦,且容易上火);

锅中加 500 毫升清水,放入土茯苓、陈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

滤出汤汁,代茶饮用,可反复煮 2-3 次,直到味道变淡。

功效:陈皮能理气健脾,搭配土茯苓,祛湿的同时还能缓解腹胀,适合平时没时间煲汤的人,每天喝一杯,湿气悄悄排。

吃土茯苓的 小提醒,别踩坑

1. 选对土茯苓:新鲜土茯苓表皮呈棕褐色,质地坚硬,切开后内部呈白色或淡黄色,有淡淡清香;干土茯苓选片大、无霉变、无异味的,避免买颜色发黑、有霉点的。

2. 控制用量:每天吃 50-100 克即可,过量吃可能导致尿频,反而加重肾脏负担;小孩和老人用量减半,每次 30-50 克。

3. 这些人别吃:土茯苓有一定利尿作用,尿频尿急的人少吃;孕妇吃前最好咨询医生,确保安全;对土茯苓过敏的人(极少数)避免食用。

4. 搭配禁忌:土茯苓不宜和浓茶、咖啡同服,可能影响营养吸收;也别和寒性食物(如螃蟹、西瓜)一起吃,虽然土茯苓性平,但搭配寒性食物可能会影响脾胃。

如果你平时容易疲劳、舌苔厚腻、身体沉重,说明体内有湿,别再只知道吃薏米了,试试土茯苓,每天吃一点,健脾祛湿还温补,秋冬吃也不用担心受凉。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变轻盈了,睡眠变好了,连皮肤都变细腻了。你平时还知道哪些祛湿食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