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健康之家 > 健康饮食 > 气虚吃什么好?日常补气参芪滚煮10分钟当水喝

气虚吃什么好?日常补气参芪滚煮10分钟当水喝

发布时间:2014-12-08 09:37内容来源:未知 点击:

熬夜、过劳、久病不愈,现代生活方式常致气虚——

对气虚的认知,常被认为与血虚在一起,例如女性常见的“气血两虚”。其实,气虚广泛存在于大众人群当中。中医专家表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劳、久病不愈等,都是伤气行为。伤了气,脏腑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阴阳失衡,带来更加严重的疾病。因此,大多数的现代人都需要补气。

 后天之气来源自脾、肺、肾

 什么是气?在中医的理念中,有很多抽象的定义,气就是其中一个。中医师表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中气是推动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打个比方,中医认为血液的流动需要靠气来推动。气就像是推动水流的动力一样,是无形的。正常人的身体“血流”应该是顺畅的“活水”,“动力”不足,血液流动就会缓慢,甚至凝滞、瘀阻。

 那么,气从哪里来呢?中医师解释道:气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一种禀赋,是身体的基础素质,来源自父母。后天之气则来源自脾、肺、肾三大脏腑。食物在脾中产生水谷精气,肺的呼吸带来大自然的“清气”,而肾主纳气,具有摄入肺所摄纳的清气。再打个比方,身体的气就像银行存款一般,先天之气像是父母给的第一笔资产,后天之气需要从日常努力中获得,不断存储。日常生活每天也不断消耗一定量的气,就像从银行提取存款一样。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消耗的气多于补充的气,导致入不敷出,就容易坐吃山空,而出现气虚的表现。

 相当一部分都市人都需要补气

“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因此,很多疾病是从轻度气虚开始的。”中医师说,伤了气,脏腑功能低下,久而久之打破阴阳平衡,导致阴虚或阳虚。“通过我院体检科中医体质辨识发现,气虚或气虚合并其他体质的人群占了体检人群的一半有多。”

 “有相当一部分都市人都需要补气,这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她说,熬夜、劳累过度、久病不愈等都会引起。例如最近秋季咳嗽的很多,许多人一直拖着不治疗,或者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吃,治疗不当,久而久之就会伤气;运动过量或者工作过度劳累都容易气虚。

 气虚会有一系列的身体表现,如脸色晄白(苍白无血色)、脉搏虚缓、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提不起精神)、四肢无力、没有胃口、容易感冒、出汗多、容易大汗淋漓或出冷汗等。如果有上述症状,最好到专业中医科咨询医生,再选择补气方式。

 气虚还与五脏六腑有关

 由于气是推动身体机能的能量和动力,因此,具体脏腑功能不足,也会表现出各自脏腑气虚症状。

 心气虚表现为脉搏缓而无力、精神萎顿、脸色白、记忆力差、心慌胸闷等。肺气虚容易咳嗽、喘气,讲话声音低、上气不接下气。脾气虚表现为肌肉无力、头晕目眩、消瘦、胃口不佳、口淡、腹胀泄泻、内脏下垂、水肿、出血(女性崩漏、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等均有可能与脾气虚相关)等。肾气虚,肾为先天之本,小孩子容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大人容易表现出一些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男性遗精,女性崩漏不孕、月经不调等;老年人容易表现在提早衰老、脱发、牙齿松动、二便失调。肝气弱,常常表现为抑郁思虑、月经紊乱、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眼睛干涩昏花等。

 岭南地区湿气大、消耗大,所谓“土薄”,因此,脾气虚的人群有很多。中医师说,一般来说,补气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通过补全身之气或者针对某脏腑补气,另一方面改善生活方式,减少气的损耗。

 多数人补气适合用太子参、党参、黄芪

 中医中补气的药物很多,例如参类就是公认的补气佳品。高丽参比较温补,适合气虚甚至阳虚体质在冬季补气。燥热、阴虚体质的人慎用高丽参,可以选用性质偏凉、养阴的西洋参;太子参(又称“童参”)、党参性质平和,适合大部分人。

 黄芪(北芪)是中药中的“补气之长”。不过,岭南人部分体质兼阴虚、易上火,可以改北芪为南芪(五指毛桃)。中医师表示,补气药材的烹煮方法很简单,除了煲汤之外,还可以直接将药材在沸水中滚煮5-10分钟,饮用即可。不过,补气也要适可而止,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补气不当容易上火。一旦出现上火症状,最好停止用药或减少药量。

 对于同时需要补脏腑的人群,中医通常会采用经典的复方进行调节。如肺气虚用玉屏风散,心气虚用柏子仁丸,脾气虚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复方选用更有针对性,最好咨询专家再用。另外,也可以在饮食中多用有利脏腑的食物。例如岭南人脾气弱居多,补气的同时可适当用白术、云苓等中药,兼有醒脾利湿的功效。

人参黄芪乌鸡汤的做法

人参黄芪乌鸡汤

材料

乌鸡、黄芪等中药。


做法

1、购买2斤左右的鲜活乌鸡宰杀,清除内脏,流水洗净,切块后用清水浸泡,其间换水数次,至水清亮为止。

2、国内放水烧开,将乌鸡块倒入焯水捞起。

3、所需配料:盐、胡椒、味精(鸡精)、冰糖、姜(切片)、枸杞、人参、天麻、川穹、白芍、麦门冬、桑寄生、山楂、黄豆、莲子米、薏苡仁、料酒。

4、用砂罐放水三分之二,煮沸,将姜片和乌鸡块投入其中,大火煮2至3分钟,撇去表面浮沫。

5、放入适量盐、胡椒、鸡精、料酒,冰糖,将除了枸杞之外的配料投入,加盖,小火煨3至4个小时。期间不要经常翻动,待水煮去接近二分之一的时候,投入枸杞、红枣、粉条,煮15分钟左右即成。

小诀窍

1、所用部分中药的简要介绍
枸杞:枸杞子味甘性平,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益气等功效。适用于。肾亏遗精、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眼昏花等症。枸杞可以降低胆固醇、兴奋大脑神经、增强免疫功能、防治癌症、抗衰老和美容,对人体健康起极其有益的作用。
人参: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天麻:天麻味辛,性温。具有息风,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川穹:川穹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
白芍:味微苦而酸,性平。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麦门冬:麦门冬味甘,性平。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功效。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桑寄生:味甘苦,性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注意:以上中药,不一定都要用,可根据需要的效果适量添加。

2、中药配料一味2至3克左右即可,枸杞10克左右。人参最好使用干燥的野山参,切块使用;也可以使用新鲜人参,但是功效会差一些。

3、黄豆和山楂可以使得鸡肉里面的氨基酸充分溶解到汤中,也可以使鸡肉更加松烂。由于食材中采用了人参,则不宜放入蒜、葱、萝卜。本品具有活血化淤、补气血、健脾、安神、强筋壮骨之功效。特别适合老人、妇女、大病初愈者,亚健康者,以及体弱多病者食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