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 健康饮食 > 立夏将至,牢记这“三不做”,一年少生病!

立夏将至,牢记这“三不做”,一年少生病!

发布时间:2025-05-06 12:16内容来源:未知 点击:

立夏:夏日的开篇

当春风渐息,阳光愈发炽热,我们迎来了立夏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气。今年 5 5 日,我们正式踏入立夏,它就像一位热情的使者,宣告着夏天的盛大开场。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篇之作 ,在每年公历 5 5 - 7 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 45°有开始之意,则代表着万物繁茂。《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从这一刻起,春天的温柔渐渐远去,夏天的热烈扑面而来,大自然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开启了一段疯狂生长的旅程 。

立夏三不做之不贪凉饮冷

贪凉行为面面观

立夏后,暑气渐盛,街头巷尾满是夏日的气息。此时,人们为了驱散酷热,各种贪凉行为层出不穷。便利店里,冰淇淋、冷饮的销量直线上升,不少人从外面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拿出一支冰棍或是一瓶冰镇饮料,大口大口地吃着、喝着,享受那瞬间的清凉;走进商场、办公室,空调温度被调得极低,人们穿着短袖短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却浑然不觉。还有些人,运动完大汗淋漓后,直接对着风扇、空调猛吹,或是一头扎进冷水里洗澡,这些看似能快速降温的贪凉做法,实则在悄悄给健康埋下隐患。

伤阳危害细剖析

在立夏这个时节,人体的阳气如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处于向外发散、生长旺盛的状态。阳气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太阳,为我们提供温暖和能量,维持着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脾胃的消化功能,更是依赖阳气的温煦。然而,当我们过度贪凉饮冷时,就如同给这团正在熊熊燃烧的阳气之火浇上了一盆冷水。冷饮、冷风等寒凉之物进入体内,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脾胃。脾胃阳气受损后,其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慢性腹泻,使身体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就像《黄帝内经》中所说:春夏养阳,立夏之际本应顺应天时养护阳气,可贪凉行为却背道而驰,损害了我们身体的根基。

科学度夏小妙招

那么,如何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又不损伤阳气呢?首先,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般控制在 26℃左右较为适宜,这样既能保持室内凉爽,又不会让寒气过度侵入身体。同时,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要适时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其次,冷饮要少吃,实在想吃的话,可以在饭后少量食用,并且不要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放置一会儿,待其温度稍微升高后再吃。日常饮品以温水、热茶为主,温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而像绿茶、薄荷茶等热茶,虽然入口时感觉温热,但饮用后能刺激毛孔张开,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达到清热解暑的效果。此外,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风或洗冷水澡,应先擦干汗水,休息片刻后再用温水洗澡。

立夏三不做之不情绪过激

情绪波动在立夏

立夏一到,气温如同坐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闷热的天气仿佛一个无形的蒸笼,将人们笼罩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情绪也变得格外敏感和不稳定,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点就着。走在大街上,常常能看到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得面红耳赤的人,比如停车时的一点小摩擦,或是排队时的一点小插队,都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回到家中,人们也容易因为生活琐事而烦躁不已,对家人的态度变得急躁、不耐烦,稍微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也被紧张的气息所取代。

身心危害深探究

中医理论来看,心主神明,心在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中起着主宰作用。立夏时节,心阳最为旺盛,此时若情绪过激,就会扰动心神,导致心火上炎。表现为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状。《黄帝内经》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过激不仅直接影响心脏,还会通过五行相克的关系,波及其他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情绪过激时,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同时,应激激素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比如,长期处于焦虑、愤怒情绪中的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伤口愈合也会变得缓慢。

情绪调节有高招

那么,在立夏这个容易情绪波动的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呢?首先,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感到情绪激动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缓缓地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重复几次,就能让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静坐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每天花 15 - 20 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让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听音乐同样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选择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大自然的声音等,在音乐的世界里忘却烦恼,舒缓压力。此外,与朋友倾诉也是不错的选择,将心中的烦恼和不快说出来,不仅能释放情绪,还能从朋友那里获得支持和建议,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问题。

立夏三不做之不熬夜伤神

熬夜现象在升温

立夏之后,太阳似乎格外眷恋人间,迟迟不肯落下,白昼被拉得悠长悠长 。这种昼长夜短的变化,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悄然改变。夜晚的时间仿佛变得更加充裕,各种娱乐活动也随之丰富起来。很多人在下班后,不再像以往那样早早洗漱上床睡觉,而是选择约上三五好友聚餐、唱 K,或是窝在沙发里追剧、玩游戏,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已经悄然流逝。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立夏后,人们的平均入睡时间比其他季节推迟了 1 - 2 个小时,熬夜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熬夜危害大揭秘

熬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肝脏。中医认为,肝脏在夜间 23 点至凌晨 3 点时进入排毒代谢的黄金时段,此时人体必须处于熟睡状态,肝脏才能高效地完成排毒工作,让新鲜气血得以生长 。然而,熬夜会打乱肝脏的正常作息,使其无法充分休息,导致毒素在体内堆积,难以排出体外。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肝脏功能受损,引发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疾病,还会反映在皮肤上,出现皮肤暗沉、粗糙、长痘、长斑等问题,让整个人看起来气色不佳。

熬夜还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当我们熬夜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得不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免疫系统也会因此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其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会明显降低,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更容易被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趁虚而入,患上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且患病后的恢复时间也会比正常人更长。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熬夜更是健康的大敌。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本就有所衰退,熬夜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等问题,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作息调整正当时

为了避免熬夜带来的种种危害,我们应当顺应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作息时间。立夏后,可以适当晚睡,但最好不要超过 23 点,早上则可以早起,享受清晨的清新空气和柔和阳光 。同时,要重视午休的作用,如果前一晚睡眠不足,午休可以帮助补充体力,缓解疲劳。午休时间不宜过长,30 分钟到 1 小时为宜,既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又不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立夏时节,遵循 立夏三不做的老传统,不贪凉饮冷、不情绪过激、不熬夜伤神,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呵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以健康的体魄、平和的心态,尽情拥抱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夏天 ,在夏日的阳光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收获一整个季节的美好与幸福。

传承传统,健康度夏

立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句古老的谚语蕴含着先辈们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健康的殷切关怀。不贪凉饮冷,让我们的脾胃免受寒凉之苦,阳气得以顺畅生发,为身体筑牢抵御疾病的防线;不情绪过激,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平和宁静,避免因情绪的狂风暴雨扰乱脏腑的和谐秩序,守护身心的健康;不熬夜伤神,给予身体充足的休息和修复时间,让肝脏等器官能够高效地完成代谢排毒工作,滋养身体的元气 。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新奇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时,也容易忽视这些传统的养生智慧。然而,正是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传统,如同夜空中的北极星,为我们指引着健康生活的方向。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不应在时代的浪潮中被遗忘

让我们从这个立夏开始,重拾这些老传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炎炎夏日里,学会适度享受清凉,合理调节情绪,规律作息时间,以一种更加健康、自然的方式生活。让传统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夏天,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