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忌进食过饱。 吃得过饱,在空中可使食物在体内产生大量的气体,一方面加重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负担,另一方面可引起恶心、呕吐和晕机等“飞行...
摘要: 生水中可能含有一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虫卵等,此外还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份。当饮用了这些不卫生的生水后,就容易患...
摘要: 有人饭后会轻微腹泻或肚子疼,这种现象若不是食物不新鲜,就有可能是吃下的食物相克。 例如海鲜中的鱼、虾、海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如果与含有高量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其营养价值,也易使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鞣酸钙,令人肚子疼、呕吐、恶心...
摘要: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
摘要: 真正有效的饮水方法,是指一口气(或一次过)将一整杯水(约200-250毫升)喝完为止,而不是随便喝两口便算,这样才可令身体真正吸收使用。当然,所谓一次过饮水并非一定要一口气喝完。如果只随便喝一两口来「止渴」,对身体根本无济于事。 饮好水 尽量避免常...
摘要: 泡茶的最佳水温为70℃~80℃,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 热咖啡的温度在70℃左右时才香甜可口。 热牛奶、热汤等在60℃~65℃时味道最好。 冲蜂蜜的水,最佳温度为50℃~60℃。 煮粥下米最佳水温50℃~60℃。 甜食感觉最甜的温度是37℃。 凉开水在12℃~17℃时...
摘要: 旅途中保持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就是时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旅行中的饮食卫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饮水卫生一般来说,生水是不能饮用的,旅途饮水以水和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万不能生...
摘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动物类“生理性有害器官”中暗藏诸多病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如果误食则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鱼“黑衣” : 大多数鱼体内腹内两侧都有一层黑膜,含有大量组胺、类脂质及溶菌酶。误食组胺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溶菌酶则对食欲有...
摘要: 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在元旦、春节过得愉快、健康、安全。昨日,天津市烹饪协会发出了元旦、春节饮食卫生安全特别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无论是在家中就餐还是到饭店就餐都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提示一:选择放心的就餐环境 您到餐馆就餐时,要考虑该店的就餐...
摘要: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
摘要: 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很多细菌都具有其特殊的功能,但是有一部分细菌称为病源菌,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疾...
摘要: 无论何种鱼类,在它们的腹腔内壁上都紧贴着一层薄薄的黑膜。人们料理鱼时这层黑膜一定要除净,不然吃后极易引起反胃、呕吐、腹泻。 这层黑膜在鱼腹内起着防止鱼内脏器官内的各种有害物质通过肠壁渗透到肌肉中的作用,于是它自然成了细菌、脏物、农药及其他各...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尽管各国在食品种类、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进步,但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疾病案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与食品和水相关的疾病造成的腹泻。为了保护你和家人免受食品相关疾病的影...
摘要: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时下人们从市场购买的海产品大都是冷冻存放时间较长的。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就容易腐败变质。海产品变质后,所含的蛋白质就分解,产生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食后毒性物质经肠道进入血液,便会危害身体...
摘要: 高脂肪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已成为共识,但这有可能被推翻。最近有专家认为,脂肪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反而对健康有益。 据专家介绍,脂肪分饱和脂肪和非饱和脂肪两大类。饱和脂肪一般都对身体无益;非饱和脂肪相对有益,它又分单元非饱和脂肪和多元非饱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