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当前位置: 健康之家 > 健康饮食 > 正确服药:服药时饮水量要因药而异

正确服药:服药时饮水量要因药而异

发布时间:2015-03-13 08:02内容来源:小编1031 点击:

服药需要用温开水,这点大家都知道。可是,送服药物的水量多少为宜呢?是浅尝辄止还是多多益善?药师表示,服药时饮水量要因药而异。

多喝水可避免药物损害机体

“一般来说,服药时都应用足量的水送服,200~300毫升,千万不要干吞药物,以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粘附于食管壁而造成食管损伤。”药师说,有些药物除了正常服药用水外,还需另外增加饮水量,而另一些药物则不宜过多饮水,并且要限制饮水量。 

药师介绍,为减弱部分药品的毒性,避免药物对机体器官产生的损害,或出于治疗的需要,临床上常要求服用下列药品期间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一是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雷托那韦、英地那韦等,可形成肾或尿道结石,因此在治疗期间应确保足够的水摄入量;二是双磷酸盐,如阿仑磷酸钠、帕屈磷酸钠、氯屈磷酸钠,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因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必须加大饮水量;三是抗痛风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并补充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以维持尿液呈碱性,预防肾结石的产生和提高降尿酸的效果;四是抗肾结石药,如排石汤、排石冲剂,在服药期间也应多饮水,以促进结石的排出并减少结石溶解物再沉淀的机会。另外,口服补液盐粉时,每袋也应加500~1000毫升凉开水冲服。

除上述药物以外,还有些药物服用时也须适当多饮水:如平喘药(氨茶碱、茶碱),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可导致尿量增加过多而易使人脱水;利胆药(曲匹布通、熊去氧胆酸),服药时也需多饮水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胆石的溶解;磺胺类药物,由于其代谢产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产生结晶尿、血尿、尿痛、尿闭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多饮水,且服药时最好取立位或坐位,服药后不要立即躺卧,应该稍活动后再卧床休息,以免药物滞留于食道。药师提醒,有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硫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缓泻药等药物,服用后也应适当多饮水以增加疗效。

维生素类药物不宜热水送服

“有些药物服用时却不宜多饮水,因为饮水会破坏和降低药效,如胃黏膜保护剂、外周镇咳药、苦味健胃药、抗利尿药等。有些药则不宜用热水送服: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等)多是由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菌组成,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活性作用;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受热易被破坏;止咳糖浆用热水冲服会导致疗效严重下降,故服用止咳糖浆后也不宜马上喝水。”药师提醒广大市民,饮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甚至会损伤机体,服药应根据药物性质作用确定合适的饮水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